关注:在日外籍劳动者沦为“就业调节阀” 呼吁保障基本权利

2025年7月4日(周五) 东遇留学
  【共同社7月4日电】日本群马县大泉町聚集了斯巴鲁等大企业的工厂,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就有日裔巴西人迁居于此。约4万人口中两成为外国人。处于弱势的外籍劳动者常被当作“就业调节阀”。町政府的调查显示,雷曼危机爆发次年的2009年有39%的外国人失业。

  “一旦经济不景气,最先被裁的总是外国人。”居住在大泉町的日裔巴西人二代金治爱德华多(50岁)神情黯淡。约30年前来日的他靠当派遣工养活妻儿,每逢经济不景气便会突遭解雇,一家五口陷入困顿。

  金治被派遣公司解约后曾远赴长野县、千叶县等地求职,辗转于机械零件制造、运输等行业。现虽在斯巴鲁工厂工作,却担忧“今后汽车减产恐影响饭碗”。

  经济形势不佳或疫情蔓延时,外籍劳动者易遭降薪或解聘。最令他们和支援团体战战兢兢的是特朗普政府的高关税政策。他们呼吁日本政府“采取能兼顾外籍劳动者而非只偏向日本人的政策”。

群马县越南人协会会长接受采访。6月摄于前桥市。(图片不出售)(共同社)



 

  群马县越南人协会(前桥市)年均接到百起劳动咨询。自美国加征汽车关税的4月后,来自汽车产业等从业者的咨询约有10起,大多涉及削减加班费、夜班津贴,也有工伤及失业保险拒不支付、霸凌等侵犯人权的案例。

  群马县越南人协会的会长(35岁)表示:“外国人也一样是人。望政界能讨论建立劳动者基本权利的保障机制。”(完)

消息来源:共同网



返回顶部
  • contact
  • form
  • 微信

菜单一栏